黄山机场机务部完成青岛航空授权培训考核工作 |
文章来源: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发布时间:2025-04-05 09:25:53 |
只要严格执行,相信房产税必定会产生应有的效果。 所以,无论怎样看,未来十年对中国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十年。其中,最具挑战的是转型。 或许,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发展,保持稳定,推进改革。二是所谓入市的市场,不仅指股市,还有债市,在很多发达国家,养老金的投资范围涵盖十几个甚至更多个不同的市场。在中国经济的每个环节、每个行业,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丝毫不害怕竞争,全心全意地拥抱市场经济,这就是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本市场是经济现代化的主战场去年乔布斯的去世,在中国社会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当然,资本市场本身也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要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但两者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应该协同发展,协同解决。 2010年底,中国人均GDP超过了4000美元。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金融回归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提出来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直到2010年,养老金连续涨了几次后,邹鸿照的养老金也仅有2800多元,而广东省人事厅退休的公务员每月养老金8000多元。 随着养老‘双轨制的运行,它所造成的社会不公以及对社会就业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动的严重影响逐渐显现,改革已经很急迫。(本文发《人力资源》2012年4月总第342期,发表时的题目为《养老金不应上演双城记》) 进入专题: 养老金 双轨制 。言外之意是差钱,掏不起这笔费用。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狠下决心来改的问题。 可见,双轨制本身,已经与社会公平发展背道而驰,成为阻碍缩小贫富差距的又一障碍。2010单身低保户每周发放97.65英镑的生活费,与国家基本养老金一致,夫妇低保户每周发放202.4英镑的生活费,高于国家基本养老金,因为他们没有其他收入,所以,领取的低保费反而比交纳国民保险摊派金的人略高,这就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体现了社会公平。 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公务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制定分配政策优先保障自身的利益,把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甩在了一边,这显然有违《宪法》赋予所有公民平等的权利。在2011年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仍居十大问题榜首,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呼吁取消双轨制。双管齐下,一步到位,其他的细节及遗留问题再随后逐步解决。只要有了决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2012年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再度蝉联榜首,89%的网友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满,废除双轨制呼声鼎沸。因此必须抛弃部门利益,痛下决心破除养老保险待遇的双重标准,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和统一,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正如国务院参事袁伦渠所言: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提出改革机关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但总是扭扭捏捏、犹抱琵琶半遮面,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也坦言:当年同一体制的劳动者,因分隔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而享受着差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待遇,这有违社会公正。 先来看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务员队伍成为了特权群体,也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格格不入。 当年国企改制,一纸文件就让那么多工人下岗,企业养老金改革,又是一纸文件就让所有企业职工自己掏钱养老,而改变养老金双轨制却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逻辑,更是缺乏事实依据。不仅是养老金的双轨制,特权通吃也已经成了一种制度广遭诟病。 二、双轨制缺乏法律依据近年来,由于养老金的双轨制,尽管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连年看涨,却赶不上公务员退休金的暗涨一次。一些国家还设有养老金封顶制度。72岁的邹鸿照退休前是华南无线电厂的高级工程师,1999年退休后,有34年工龄的他与同在本厂退休的妻子养老金加在一起才1200元,邹鸿照老人不得不四处打工。但双轨制的存在显然已经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的难题。双轨制显然是特权思想作祟,在现有的体制下,政策的制定者把自己划入一个特权群体,为自己捞取了更多的利益,到嘴的肥肉怎会轻易吐出?四、国外养老金制度值得借鉴养老金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很多国家的社保制度都做到了老有所养,公民到了退休年龄,不管过去工资高低,也不管是否交纳过养老保险金,都有权利领取到基本养老金。笔者认为,这种解释难以服众。 其实,很多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制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羊城晚报》近日的一篇报道让人看了心酸。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指出:现在国家公务员,包括事业单位职工,是不交五险的,养老保险是财政在支持的。在英国,交纳30年国民保险摊派金的退休人员,不论在职时工资高低,也不管交纳的国民保险摊派金是多少,均领取相同的基本养老金。 但我们在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成就自豪的同时,不能忘记工人、农民,因为他们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必须让他们优先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两年多时间中,这种财富输送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有人估计,各种信托公司,贷款公司以及完全无法监管的地下银行在整个融资中已经占到接近一半。所以,在通胀高企,存款负利率愈发扩大的情况下,中国货币当局仍然只象征性地微幅调整了两次存款利率,而更多地在使用可以不触动垄断企业以及银行利益的准备金手段。作为向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输送利益的主要管道,利率管制一直是中国亲商主义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成本上升以及通货膨胀像我们上面所预判的那样是一种稳定的中长期趋势,那么,它势必诱发另外一个稳定的趋势,那就是利率的长期上升趋势。 在利益面前,已经习惯了坐享垄断利润的金融机构,不应当低估存款人在绝望情况下争取自己利益的意志和智慧。在这样不公平的格局之下,以金融稳定之名打击民间金融,不仅是不道德的,根本就是邪恶的。 我相信,如果通胀恶化,民间金融的规模将会急剧膨胀,垄断金融企业的廉价存款来源将会枯竭,而现在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垄断金融机构或许会以超出所有人意料的速度被边缘化。如果用更为直白通俗的中国话来说,其实就是利用垄断地位欺负人。 与此同时,民间金融活动规模出现了跳跃式增长。中国的实际利率,不光受到民间影响,也同样会受到其他主要经济体利率的影响,中国早已不是什么封闭的经济体。 也因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当迟缓。但准备金以及其他数量型的收缩措施,最终还是会导致普遍的利率上升。事实上,中国那些看上去盈利能力十分强劲的银行以及各类垄断企业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对存款者的剥夺。这显然与大多数图表分析员们认为中国紧缩周期已经尾声的判断截然不同。 那可不是什么让人心旷神怡的时光。在1970年代美国通胀达到15%的高峰期,其利率达到了21.5%。 而这一切,都必将导致廉价存款资源的减少,并最终导致利率的不断提升。事实上,在中国民间借贷市场上,利率的提升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没有中国居民无偿及无奈奉送的低利率存款,中国的银行业以及垄断企业,恐怕会倒掉一半。或者说,它不是政府能力所能够轻易操纵的,更不是经济学家、技术官僚们所津津乐道的所谓宏观调控所能够解决的。 |
下一篇:王萍萍: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相关资料 |